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学生活动 >> 详细内容
 
通知公告
学生活动 >> 正文
今日书香|《帘青集》:编辑的甘与苦 要辩证对待
日期:2020-09-16 11:13:39  发布人:艺术与建筑学院  浏览量:223

    陈从周(1918-2000),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,成果瞩目,著作等身,有《苏州园林》《扬州园林》《园林谈丛》《说园》《绍兴石桥》《书带集》《春苔集》《帘青集》《山湖处处》《梓室余墨》等。因此,陈从周先生与出版社打了不少交道,对编辑的甘苦感同身受。他的第三部散文集《帘青集》中收录了其为编辑所写的一篇短文。


《帘青集》是陈从周先生于《书带集》《春苔集》之后的第三部随笔著作。由数学家苏步青作题,文史学者冯其庸作序。内中收录陈从周先生80年代考察香港与海盐的游记,摘编《说园》《苏州园林》等古建园林专著而加以浓缩精简的园林论稿,以及关于书画、花鸟、昆曲的文化随笔。


《帘青集》书摘·编辑的甘苦

“为人裁作嫁衣裳”,这是我为编辑的甘苦所发的牢骚,人们常常不正确地对待编辑的劳动,认为他既不写文章,又不排字印刷,这种买空卖空的工作,只要认识几个字,便能应付得了的。可是,说来话长,“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”。

编辑的工作,表面看来是稿子收到,审阅一下,用与不用,留稿或退稿,稿定后编排发稿,似乎很简单轻松地完成任务了。事实呢?单就审稿一关,已够麻烦了,单篇文章还可以,几十万字的一本书,从头到尾,一字一句地通读一遍,已头昏脑胀,然后看书的结构,内容的分量,文辞的水平,错别字标点符号等等,真是一点也不能漏过,最后提出用与不用意见。如果编委通过采用,进一步又要进行加工工作;如果发现有必要与作者商榷的,那要用通信或走访的方式取得联系。若稿件书写糊涂,繁简字互用,标点不清楚,文章欠通顺……再加图照的真实与清晰度,真是乱麻一把有待于编辑的爬梳,这种催人白发的工作,太值得人尊敬了,最后不过排上一个责任编辑完事。

我曾说过,一本好书的出版,编辑至少要占十分之三的功劳,当然能占此功劳的,必然是品学兼优的编辑,当年的茅盾、叶圣陶、王伯祥等前辈,皆成了学者,而他们当编辑时也都是高度负责任的,他们在改稿时从不写一个草字,勾划得清清楚楚,这样便于排版改版工作。如今有许多编辑连字典也不肯查一下,将错就错,明眼人一看便知,这是水平低的编辑所造成,而韵文的平仄、韵脚,引文的出处,处处皆须编辑查校。负责的编辑,其工作量可说是无底的,同时在无底的工作中,也正是他本身学问提高的过程。至于封面应用何种题字,哪种图案,编辑有责任与权力,对封面设计进行选择与决定。封面的好坏,也体现了编辑的水平。过去名出版社,必然有名编辑,有时编辑的学问远远在作者之上,而且目光敏锐,对书的优缺点及错误之处皆能纠正,作者对编辑真应该事之如师。我对业务水平高的编辑,是万分尊敬的,对那不负责的“南郭先生”,是十分不客气的,因为是害人害己,做了损害文化事业的事。

如果编辑不认真地干工作,不专研业务,那是绝对不会从本质上理解“甘苦”二字。苦是淡了,甘呢?编成一本好书,不论装帧、编排、封面等等都是高质量,读者一卷在手,亲切有味,他必然对编辑油然而敬,编辑本身自我陶醉外,得到读者的赞扬,加上一个名编辑的帽子,扬名遐迩,如果再来一个评语,说是编辑水平与功劳在作者之上,那太了不起了。反之人们说,书很好,编辑水平低,编坏了。影响了销路,那罪过是在编辑。过去开明书店的书,就是几位编辑有文字、编排、美术等等多方面的学识,使人一见书,便知道是开明书店的书,在出版界有其独特的开明风格,这是从总编辑起直到校对,有着一个共同的努力方向。这中间全靠文化修养提高,甘就水到渠成,自然而来了。甘与苦是对立的统一,有苦才有甘,无苦便得苦,因此编辑要辩证对待这个问题。

 

点击数:223收藏本页